甘南調研行①丨這個村落以高“顏值”促進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編者按: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共有8個縣市,其中有6個位于黃河流域。近年來,甘南堅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范區,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近日,中國環境報記者來到甘南黃河流域縣市實地調研當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藏式房屋錯落有致,巷道平整清潔,路燈上是太陽能板……5月23日,記者沿黃河甘肅段,來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加拉尕瑪村,對當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開展調研。
甘南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其中,黃河上游第二大支流洮河及一級支流大夏河的諸多支流流經合作市。然而,環境的“臟亂差”一度成為當地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難題。堅木克爾黨工委書記索南草告訴記者:“過去,加拉尕瑪村環境臟亂,路上塵土飛揚。村民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也沒有環境保護的意識,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接倒進河里,對河流造成了不小的污染。”
加拉尕瑪村巷道改造前 堅木克爾黨工委供圖
2016年至2019年,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契機,一批生態文明小康村在甘南建設起來。借此機會,加拉尕瑪村重點實施了村主干道硬化、住房風貌改造、排洪水渠修建、公共綠地硬化、天然氣入戶等項目建設。寬闊平整的道路,讓村民們不再灰頭土臉;成為首個引入天然氣的村子,村民們做飯燒水更加便捷;綠地鮮花,為村子里增添了怡人的景色。
走進村民當子家,推開房門,一層中央栽種了樹,也擺放了不少盆綠植,形成了一個小小的“中央花園”。過去,牧民們在一樓養畜,二樓用來居住,這樣的方式增加屋內異味的同時,糞便和廢水直排也污染了河流。當子告訴記者,通過改造,養畜從家中遷了出去。取消了這種養殖方式后,牧民群眾家的異味消失了,環境也變得更加潔凈。
村子的“顏值”提升了,更要保持住。為了使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效果常態化,加拉尕瑪村全面整頓公共區域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對破損房、廢棄住宅及殘垣斷壁等集中整治,畜禽全部落實集中圈養。同時配備垃圾清運設施,安排保潔員定期打掃,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實現建筑材料集中堆放、廣告標識集中設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填埋、畜禽糞便集中存放。
行走在加拉尕瑪村的水泥壓花道路上,記者注意到,路面上幾乎沒有了垃圾;曾經亂排亂倒的廢水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集中統一的污水處理管網;修建了二十多年的房屋,墻壁依然潔白如新。
改造后的巷道 堅木克爾黨工委供圖
村子的“顏值”高了,村民們保護美好環境的意識也跟著增強了。沿著加拉尕瑪村向里走,記者叩開了村民楊鳳菊家的大門。一進門,映入眼簾的便是她親手搭建的“生態庭院”:門口是由藤蔓花朵編織成的“拱門”,兩側栽滿了綠植,里面連接的是廚房和臥室。廳內還掛著“合作市美麗庭院”的獎狀,是她在2022年3月份獲得的。“我在這里生活40多年了,和過去比,真的是天差地別!”楊鳳菊告訴記者,環境變好了,村民們也更加珍惜。
據了解,當地形成了文明習慣養成行動公示牌以及環境衛生紅黑榜制度,開展環境衛生評比,樹立正面典型,曝光批評破壞環境現象。為了登上紅榜,村民們都在時時刻刻注意著自己家的“顏值”。
村民正在自發進行植樹 李翔宇攝
村民生活條件與環境的改善,也為當地向生態旅游村轉型增強了底氣。2020年至2021年,加拉尕瑪村開工建設了鄉村記憶館、旅游專業戶、百畝油菜花等旅游專業村建設項目,建成占地面積1900平方米的日光智能花卉超市以及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的藏家生態園,完成了49戶屋頂改造、文化廣場改造、廁所改造、村內綠化、帳篷營地建設、彩色路建設、2400米木棧道建設、2600米污水管網建設等項目。民房變成了客房,田園變成了公園,農區變成了景區。索南草告訴記者,村民的平均收入已經達到了13000元左右。
加拉尕瑪村已經成了甘南州的全域旅游專業村 堅木克爾黨工委供圖
河水清了,村子美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黃河岸邊,一幅幅像加拉尕瑪村一樣的生態轉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