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宿蚌城際鐵路工程有序推進。本報通訊員 萬善朝 攝
日前,樅陽縣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在麒麟鎮旺盛玫瑰園進行貸后回訪。 本報通訊員 王章志 周一塵 攝
大江奔流,潮涌不息。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周年。
(資料圖片)
縱深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金融支持不可少。近三年,安徽信貸指標特別是信貸增量指標步入全國第一方陣,貸款凈增加了2.2萬億元,各項貸款增量占長三角地區的比重從11%增長到13%,提高了2個百分點。保險金額從48.72萬億元增加至61.79萬億元。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血脈通暢,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強勁有力。金融如何更好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金融機構如何進一步創新產品服務?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2757個重大項目背后的8000多億元支持
皖蘇交界,蕪申運河右岸,鮮紅色的32噸級龍門吊下,一卷卷盤螺正被裝載上船,等待發往上海方向。
這是宣城市郎溪縣定埠港的一次常規作業。“龍門吊向貨船上裝載的盤螺鋼筋,來自郎溪縣鴻泰鋼鐵有限公司。”定埠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緒文告訴記者。
鴻泰鋼鐵為何選擇定埠港?據了解,蕪申運河素有“黃金水道”之稱,是長三角地區高等級航道網“兩縱六橫”中的重要“一橫”,源于安徽省青弋江,經灣沚、當涂、高淳、郎溪、溧陽、宜興,入太湖,穿太湖經太浦河口,在蘇州市吳江區進入上海,全長271公里,可常年通行1000~1500噸級船舶,是溝通長江和太湖水系的跨流域三級雙向航道。
作為這條黃金水道上的皖東南“第一港”,定埠港承擔長三角地區“一地六縣”企業散貨、件雜貨、集裝箱運輸的“中轉站”。
“以盤螺為例,一臺貨車最大盤螺裝載量不超過40噸,而走船舶水運,一次便可裝載1000噸。對于企業運輸來說,通過定埠港,相比陸路運輸,物流成本可以節省三分之一以上。”林緒文說,“現在,我們定埠港通過水路運輸,每年可以為周邊企業節省物流成本約3500萬元。”
2019年6月28日開港以來,定埠港服務縣域及周邊企業100多家,隨著當地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一地六縣”長三角一體化的高速加快融合,定埠港碼頭一期工程吞吐量增長速度較快,現有泊位已經無法適應港區貨種的多樣性。“目前,我們已啟動綜合碼頭二期工程。”林緒文說,項目的順利推進,離不開金融支持。
“在了解定埠港二期建設資金需求之后,我們多次與省、市農行就項目情況進行匯報溝通,創新向省行報送項目前期貸1.7億元,截至目前按照項目工期已投放貸款5300萬元。”農業銀行郎溪縣支行副行長羅田浩介紹。
一批批重大項目成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抓手和紐帶。然而,重大項目往往具有投資總額大、建設周期久、施工難度高等特點,如何能夠獲得精準、及時、全周期的金融服務?
安徽銀保監局副局長施其武介紹,圍繞國家戰略布局和經濟發展邏輯,研究出臺全省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長三角一體化“1+N”政策體系(“1”是指導意見,“N”是科創、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省際毗連地區建設等重點領域專項政策文件),明確59項具體工作任務;同時,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制定三年行動方案,配套實施監測評價、定期報告、任務清單、通報調度4項機制,形成“上下一盤棋”工作推進機制。
“我們積極引導金融資源著力加大一體化發展‘重大平臺、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行動’資金支持。”施其武說,截至去年底,全省銀行業已累計支持長三角一體化重大項目2757個,授信額度8316.8億元。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更是開放發展的基礎支撐。
G50滬渝高速宣廣段、滁寧城際、徐淮阜高速、滁州至合肥至周口高速合肥段、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國家開發銀行安徽省分行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不斷加強對長三角一體化重點工程的融資支持力度。
去年6月,開發銀行總行與安徽省簽訂了“十四五”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在開發性金融支持安徽產業高質量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達成合作共識,而且將支持安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直接作為備忘錄的一項重要內容。“‘十四五’以來,分行向全省交通基礎設施領域投放貸款344億元。同時,還積極支持長三角跨省合作區建設。”國開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長龔春剛說。
主要金融指標成績亮麗的背后,是頂格推進金融資源的供給優化。
如今,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已齊聚安徽,滬蘇浙銀行保險機構在皖增設分支機構19個。初步統計,全國性銀行保險在皖機構爭取總部集團成員以投資、基金等方式累計向安徽注入“真金白銀”1.84萬億元;滬蘇浙在皖銀行機構新增貸款規模超1000億元。
金融資源更多投向合作園區和重點領域
在中新蘇滁高新產業開發區,安徽勝華波汽車電器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核驗每個產品,一根根嶄新的雨刮器不久后將出現在上海某批大眾小轎車的車窗上;在浦口——南譙省際毗鄰區新型功能區,去年底投產的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正開足馬力生產,一臺臺智能空調將從這里發往長三角各地;在馬鞍山青浦工業園內的中鋼諾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內,剛生產好的高精度專用軋機即將發往上海......
從優勢互補走向深度融合,安徽與滬蘇浙不斷在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尋求一體化發展的新突破。以滁州為例,其與南京、蘇州等長三角城市共建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4個、省際產業合作園區4個。
金融如何更好支持融合區域、合作園區的發展?安徽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
“了解到我們急需資金周轉,園區和銀行就多次走進企業了解情況,并根據實際,給我們發放了500萬元的信用貸款!”位于中新蘇滁高新產業開發區的滁州力威科技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力威科技快速融資的背后,是金融服務的不斷創新。據了解,中新蘇滁高新區對標蘇州工業園區,深化金融合作促發展,和蘇州、滁州的6家銀行簽訂了“長三角一體化蘇滁跨區域金融服務戰略協議”,開發上線“園區e貸”金融產品,累計協助園區企業獲批10.2億元綜合授信。“我們還指導興業銀行滁州分行為中新蘇滁高新產業開發區向上級行申請了‘優質園區’評定,給予企業工業廠房貸款免階段性擔保等優惠條件,緩解企業未獲得項目相關權證時抵押物不足的問題。”滁州銀保監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發揮保險保障方面,目前,開展蘇滁開發區業務的財產險公司數量已增長至10家。人保財險滁州市分公司和太平洋產險滁州中支為意特利(滁州)智能數控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辦理了首臺套保險,為核心部件、控制系統、重大技術裝備提供保險保障2827.6萬元。
施其武介紹,安徽正著力引導金融資源向長三角融合區域和薄弱環節傾斜,支持產業融合、城鄉融合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支持長三角地區“一地六縣”集中合作區、“3+N”省際毗鄰區域、18個省際產業合作園區一體化布局建設。已向中新蘇滁高新技術開發區、馬鞍山青浦工業園等省際產業合作園區貸款831億元。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建立長三角中心區與蘇北、浙西南、皖北等相對欠發達地區合作機制。
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國家開發銀行安徽省分行持續加大對全省欠發達地區融資服務力度。‘十四五’以來,向皖北地區‘四化同步’發展提供融資總量近578億元。”龔春剛說。
出臺支持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指導意見、毗鄰地區金融服務“鍛長補短”工作方案等,推動滬蘇浙皖城市結對幫扶等各項政策落實落細。皖北承接產業轉移地區貸款增速連續7年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初夏的馬鞍山薛家洼生態園鳥語花香、綠樹成蔭,一江碧水蕩漾著微波,這個曾經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的區域已經成為馬鞍山市的城市生態客廳。
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涉及重大工程多,建設周期長,短期內難以產生效益,金融支持必不可少。
近年來,安徽持續向長江大保護、“兩廊兩屏一區”、清潔能源運用、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項目傾斜信貸資源。綠色貸款余額達到7508億元,年平均增速超過40%。轄內農發行先后批準9個項目49億元貸款支持馬鞍山市43公里長江岸線整區域治理全覆蓋,實現政策性金融服務長江大保護“連點成線、連線成片”。
連跨3個千億元臺階的科創企業貸款
合肥組件基地4月產出1.3GW,創協鑫組件制造單月單廠歷史新高;蕪湖電池基地4月20日提前封頂......作為一家以新能源、清潔能源為主,多元化發展的綜合能源企業,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在安徽好消息不斷。
“我們的總部在蘇州,合肥、蕪湖作為長三角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良好的政商環境、創新理念、金融支持和人才聚集,打造了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優秀投資平臺,營造了強大的招商‘磁場’,吸引了我們牽手安徽,扎根安徽。”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生育新告訴記者,目前,集團訂單已持續到2024年一季度。
在生育新看來,企業要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對于產業的扶持和引導,也離不開金融支持。
“去年初,集團戰略布局合肥的項目簽約,建設銀行合肥鐘樓支行主動聯系集團了解融資需求。當年8月,建行成功對公司授信4.2億元,其中敞口2.8億元。截至今年4月末,我們在建行用信余額2.09億元,業務品種涵蓋銀行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證、履約保函、信保項下融資。”生育新表示,建行的優質金融服務還帶動了安徽當地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對公司的金融支持,2022年末,公司累計取得金融機構敞口授信12.66億元。“目前我們進一步加大了在安徽區域的投資,在合肥組件現有15GW產能的基礎上,新增投資4.5億元,增加產能8GW,目前已進入實質推進階段。”生育新說。
強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向縱深發展,要揚“創新活躍強勁”之長,加快創新要素高效集聚。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向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持續傾斜資源,實現全省科創金融大幅度提質拓面。近3年,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從1525億元增加到4794億元,連續跨越3個千億臺階。全省科創貸款和戰新產業貸款增量占比突破30%,年均增速高達62%。
科創企業大多可抵押資產少、資金需求急、額度大、融資成本敏感度高,安徽是如何做到3年科創企業貸款余額連跨3個千億元臺階的?
施其武介紹,聚焦安徽科創和產業資源稟賦,安徽銀保監局出臺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38條舉措,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向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持續傾斜資源。針對科創金融服務觸達的關鍵堵點,在全省六個地市推進“貸投批量聯動”服務模式試點,為小微科創企業提供“債+股”組合資金39.57億元。同時,指導發布“初創期科創企業信用貸”產品,開發“初創打分卡”評級體系,為成立不足一年的科創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填補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的融資空白。
金融要素供需對接也至關重要。安徽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常態化銀保企供需對接,建立“一鏈一行多企”“一圖一表一對接”等產業鏈和科創企業融資對接模式。此外,還打造專注科創金融服務的示范機構,推動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設立總行級科創中心,人保財險設立省內首家科創保險中心。
5月11日,合肥市政府、合肥高新區與中國民生銀行分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金融科技研發中心項目投資合作協議。雙方商定,圍繞科創金融服務、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等方面拓展務實合作,助力合肥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會上,民生銀行金融科技研發中心簽約落戶合肥高新區。
當前,全省針對科創企業的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國家開發銀行安徽省分行設立科技創新和基礎研究專項貸款、研發貸款等特色產品,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建設等創新聯合體科研攻關項目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超80億元;杭州銀行合肥分行因地制宜推出“創新貸”“青創貸”“科技專新貸”等20余款創新信貸產品,累計支持長三角區域科創企業800余戶,融資金額超100億元;徽商銀行創新推出羚羊平臺專屬線上供應鏈產品“工業互聯貸”,打造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
探索金融要素跨省區流動“實踐樣本”
滬蘇浙皖,是“好鄰居”也是“好伙伴”。如今,彼此之間密切來往、深度合作,“長三角朋友圈”愈發高效而親密。金融要素在長三角區域也日漸暢通流動。
安徽永茂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于2012年底落戶宣城市廣德市,是一家主要從事汽車鋁合金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專業企業;安徽永茂泰鋁業有限公司也在廣德市,是一家從事鋁合金錠及鋁合金液的研發、制造和銷售企業。這兩家公司的母公司“上海永茂泰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處上海市,與上汽集團、上汽大眾、一汽大眾、長安馬自達等整車廠商建立了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我們在走訪中得知,隨著國內新能源企業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這兩家企業都急需大量的流動資金。”浦發銀行合肥分行轄屬宣城分行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給企業提供更優質、綜合的金融服務,該行與上海分行聯系,聯合對該企業的母、子公司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方案,通過使用“長三貸”模式,解決跨屬地管理障礙,由兩地浦發銀行進行聯合貸款,為其在安徽的兩家子公司提供了3.5億元綜合授信。
浦發銀行合肥分行負責人介紹,浦發銀行先后建立重點項目推進機制、長三角產品共享機制,推出《長三角一體化授信業務方案專項授權》,為長三角區域6家分行提供一體化專項授權,將之命名為“長三貸”,針對注冊地在長三角區域內的企業,打破以往只能在注冊地銀行貸款的限制,推進區域行聯合經營。“近兩年,我行與長三角兄弟分行通過‘聯合貸款’,先后支持來自蘇州的滁州隆樂新能源公司、來自上海的亞士防水(滁州)公司、來自浙江嘉興的安徽長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業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截至2022年末,通過聯合營銷、聯合貸款模式投放貸款余額近40億元。”該負責人說。
眼下,在安徽各地,經常能見到蘇浙滬企業的身影,而這些企業成長壯大的背后,可能還有部分資金來自蘇浙滬地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銀行跨區域聯合授信,在安徽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2022年審批長三角地區跨省(市)聯合授信22筆,作為主辦行20筆,授信總額105.1億元。”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無錫普天鐵心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在安慶市設立子公司——安慶新普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建設“年產30萬噸變壓器鐵心項目”,“得知企業融資需求之后,與無錫分行制定跨區域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成功審批貸款6億元,安徽分行為牽頭行,份額3億元。”
為推動信貸資源在長三角區域更好暢通流動,去年,滬、蘇、浙、皖、甬五地銀保監局聯手,印發《長三角地區跨省(市)聯合授信指引》。目前,安徽省銀行機構在長三角區域協同授信金額超過1000億元。
縱橫當有凌云筆。“要以‘一體化’思維和‘一盤棋’舉措,在深化金融同城化服務方面積極探索。”施其武認為,要發揮長三角跨區域協同授信、聯合銀團貸款協作機制作用,引導信貸資金在區域內合理流動、高效配置。同時,積極探索一體化經營機制,探索推進金融結算、異地存儲、信用擔保、保險理賠、融資抵押品異地互認等同城化金融服務,加快形成“一家服務全域”格局,以金融服務同城化促進金融資源跨區域暢通流動,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本報記者 何 珂)